奥斯卡发文告别上海海港目录
奥斯卡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向上海海港告别。
奥斯卡在文章中写道,他曾在上海海港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他感谢上海海港给予他的所有支持和帮助,让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奥斯卡说,他在上海海港认识了很多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分享了许多快乐和幸福。他也感谢上海海港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秀的团队,让他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最后,奥斯卡说,虽然他要告别上海海港,但他会一直想念这里,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回来。他也祝愿上海海港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好,希望未来能够与这里再次相见。"
奥斯卡奖的来历 说起奥斯卡奖, 就不能不先提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这个机构成立于1927年, 致力于推动电影制造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技术方面发展, 而为了表彰在这些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将向他(她)们授予代表着电影业至高荣誉的Academy Awards(学院奖). 为此, 就必须先得创造一个能象征电影成就的奖座. 当时, MGM(米高梅电影公司)的艺术总监塞德里克"吉邦斯(Cedric Gibbons)负责设计了这个现在在全世界都知名的小雕像--一个手持宝剑站立在电影卷轴上的骑士! 而来自洛杉矶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有幸的成为了这个小雕像的制作者. 该学会的第一次颁奖会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罗斯福(Roosevelt)酒店举行. 这个高13.5英寸(早斯为10.25英寸), 重11磅(早期为6.75磅)的小雕像起初是由青铜做成的. 二战期间,由于资源匮乏, 改为用石膏制成.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小金人是由锡、铵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经过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上发光漆而制成的. 本来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将这个奖的正式名称叫做学院奖(Academy Awards), 但实际上世人对这个奖项的更多的认识却是对它的另一种称呼—奥斯卡奖(Oscars). 而对于为什么会把学院奖称之为奥斯卡奖, 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 学会的一个名叫玛格丽特"赫丽克(Margaret Herrick)的图书馆管理员兼执行董事的女士认为小雕像很像她那名为奥斯卡(Oscar)的叔叔, 所以, 她就以此来称呼它. 之后, 学会内的人员都开始以奥斯卡来作为小雕像的昵称. 在1934年的第六届颁奖大会后, 好莱坞的专栏作家西德尼" 斯科尔斯基(Sidney Skolsky)在他那篇关于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文章中, 第一次公开使用了奥斯卡(Oscar)这个称谓. 到了1939年, 学会也认可了奥斯卡(Oscar)这个名字, 并且开始正式的使用它. 从此, 奥斯卡这个名字就延续了下来, 自至今天. 因此, 我们现在通常所称的奥斯卡奖(Oscars)实际上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颁发的象征着电影业最高荣誉的学院奖(Academy Awards)的另一种习惯叫法而己.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o fmotionpictureArtsand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
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
”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提名奥斯卡最佳电影不需要有预算啊,票房啊之类的硬性规定,但是一定是要在当年年底在北美上映才可以,并且向奥斯卡提出申报,才有可能获得提名,至于能不能获奖,则是奥斯卡评委团的事务了。